湖北日報訊 記者 黃中朝 通訊員 熊渤
  昨日,是我省歷史上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舉全省之力推進的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生產試驗性項目在襄陽市襄州區黃集鎮太山村動工,這是湖北省有史以來自主建設的最大水利工程項目。
  11月,國家發改委批覆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項目建議書。項目從無到有,從提出構想到獲得國家立項及開工,僅用了兩年半時間。項目推進速度之快、效率之高,為世界水利建設史上所罕見。
  高位推進
  鄂北地區是我省歷史上有名的“旱包子”,“十年九旱”。
  2012年夏季,鄂北地區棗陽、隨州、廣水、大悟一帶,又是一片焦渴,持續第三年乾旱。
  當年7月29日,在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會議上,省委書記、省防指政委李鴻忠說:“我到湖北幾年來,印象中鄂北地區年年乾旱。”他指出,要樹立問題導向,群眾要求解決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工作目標,水利部門站在戰略高度,加強規劃研究,通過工程措施,從根本上解決鄂北人民的乾旱缺水問題。
  省水利廳迅即組織省水利水電規劃勘測設計院等單位,研究治本之策。
  歷史上,鄂北地區修建了眾多水庫,但鄂北是崗地,水庫承雨面積小,又無客水經過,要從根本上解決乾旱缺水問題,必須從外地引水。
  經過反覆研究討論,水利部門提出了從加高後的丹江口水庫引水方案。李鴻忠聽取水利廳的彙報後,提出三條指導原則,即:“鄂調”服從“國調”,鄂北調水不能影響國家南水北調工程;鄂北調水是民生工程,是政府應當提供的公共服務;把水作為資源看待,可世代永續利用,不能只單算眼前經濟賬。“一方面千里迢迢把漢江水調往北方,眼皮底下的老百姓卻沒水喝,我們怎麼向鄂北人民交代”,“鄂北調水是民生工程,湖北砸鍋賣鐵也要上”。
  省委書記李鴻忠、省長王國生、省委副書記張昌爾等省領導多次深入鄂北乾旱地區調研,現場踏勘調水線路。
  當年,省委、省政府決定舉全省之力建設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確立了“兩年前期,三年建設”的工作目標。成立了以省長王國生為組長的領導專班。跑步進京,向水利部和國家發改委彙報項目申請事宜。
  今年6月,工程指揮部成立,張昌爾任指揮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建鳴、副省長梁惠玲任副指揮長。
  規劃方向正確,大員上陣高位推進,構想變為宏圖。
  科學論證
  省水利部門組織精兵強將,研究規劃編製項目。壓時推進、同步推進,即規劃報告、項目建議書、可研報告、初步設計同步開展。不等上一個文件審批完成,下一個文件程序提前啟動。項目始終處於快速推進之中。
  省水利水電規劃勘測設計院50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到這項工作之中,規劃、設計、地勘、環評、徵地、移民等15個專項工作全面展開。兩年多來,研究設計人員沒有節假日,加班工作是常態。省設計院一位40多歲的技術員在地質測量時,因高溫中暑以身殉職;一位年輕技術員患急性闌尾炎,仍堅持趕寫報告,在完成報告遞上去之後,才直接進醫院治療。
  省水利廳廳長王忠法曾任長江委設計院院長、長江委分管南水北調工程的副主任,熟悉水利工程業務。他經常到省設計院與設計人員一道研究設計方案,督導進度。兩年來他先後到省設計院去了30次。
  科學論證是前提。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規劃論證不僅效率高,也充分體現了科學精神。“項目規劃前期有一定基礎。早在丹江口水庫建庫之時,我省就有引水到唐白河以東的規劃,鄂北調水將原有規劃線路向東延伸到隨州市、廣水市和大悟縣。”省水利廳副總工程師袁達炎炎介紹。
  項目論證、方案比選慎之又慎。我省組織數百水利精英參與規劃設計的同時,借助長江委、長江設計院、武漢大學、水利部水規總院和國家南水北調辦等國家部委、科研院所有關專家學者的力量和智慧。項目論證審查之前召開咨詢會,懇請專家學者提建言,使規劃設計一直沿著科學的軌道行進。
  利在千秋
  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項目有前期基礎,加上在設計中顧全了南水北調大局,不占國家南水北調工程用水指標,因而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理解與支持。
  2013年8月,該工程規劃報告獲水利部、省政府聯合下文批覆。
  兩個月後,水利部水規總院通過項目建議書審查。隨後,省發改委向國家發改委,水規總院向水利部,分別報送項目建議書。
  今年5月2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被列為今後一段時期要集中力量有序推進的172項全局性戰略性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
  7月,受國家發改委委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組織專家對項目建議書進行現場查勘和正式評估。8月,可行性研究報告進入咨詢程序,15個專題報告扎實推進。
  11月24日,國家發改委批覆項目建議書,工程由研究規劃階段走向了基建開工程序。
  12月2日,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襄州區生產試驗段項目建設等有關事項。項目落地,由藍圖開始邁向現實。
  再過3年多,鄂北地區人民將徹底告別乾旱缺水歷史,喝上清冽甘甜的丹江水,480多萬老百姓直接受益,470萬畝耕地“解渴”。工程投資162億元,全長267公里,全程自流,惠及襄陽市襄州區、棗陽市,隨州市曾都區、隨縣,廣水市、孝感市、大悟縣等六縣區。同時,工程還可向安陸、雲夢、應城、孝昌城市應急供水。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孫後代。
  (原標題:讓鄂北告別“旱包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m24gmxok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