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圖片來源:聯合國網站。
  中新網12月24日電 據聯合國網站日前報道,糧農組織22日在新聞公報中指出,十年以來,受印度洋海嘯影響最嚴重的幾個國家的備災能力和災後應對能力均有所加強,一些國家制定了早期災害預警系統和明確標示的海嘯疏散路線,多項防災措施目前已經到位,但由於人口的快速增長和城市化,以及自然資源受侵蝕和氣候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氣候引發的事件給東盟地區帶來的威脅最大,各國仍需進一步提高其抗災能力。
  參加此次東盟成員國研討會的代表均認為,農業、畜牧業、漁業、水產養殖業和林業等部門必須更加積極地參與國家和區域減災和災害管理決策的制定過程,在資金方面作出明確承諾,以幫助各部門的相關機構開展減災及災害管理方面的能力建設。
  糧農組織助理總幹事兼亞洲及太平洋區域代表小沼宏之指出,在紀念東南亞海嘯發生十周年之際,糧農組織認真審視各國在減輕自然災害和氣候事件對農業生計、糧食安全和營養影響方面所取得的經驗教訓,正與合作伙伴一道,幫助漁民和農民重建生計,使其加強抵禦災害的能力,並使經濟發展得到改善。
  2004年12月,海嘯奪走了超過20萬人的生命,使大約140萬幸存者的生計受到嚴重影響,整個糧食生產系統所依賴的農田、魚塘、船隻、漁具和牲畜或者受損或者被毀。
  從2003年到2013年的10年間,亞洲及太平洋區域每年約有兩億人遭受海嘯、颶風、洪水和颱風等自然災害的影響,災害每年給該區域造成的損失平均為340億美元。  (原標題:糧農組織:亞洲應對海嘯能力加強 仍然任重道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m24gmxok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